2014年,民警看望住院的陳婆婆。本版圖片由記者 張路橋 通訊員 喻忠景 攝 2011年,民警給陳婆婆換燈。2012年,陳婆婆拍的一張“全家福”。2013年,民警帶陳婆婆看病。 昨日,民警鄒昌傑正在整理陳婆婆的房間。2011年重陽節,民警看望陳婆婆。
  “電話粥”煲了上千天
  1941年,24歲的陳冠華在戰亂中從武漢來渝;30年前丈夫去世,膝下無兒女
  4年來,民警們悉心照料,讓她找到了久違的親情,並有了眾多“孫子”“孫女”
  11日夜,97歲的陳婆婆安詳離世,這段特殊的親情在街坊中廣為流傳
  商報記者 王楊
  “陳婆婆昨晚去世了,她走得很安詳。”5月12日清晨,在上班途中接到醫院打來的電話,民警鄒昌傑一下就懵了:我還正準備給陳婆婆送早餐呢。97歲的陳冠華老人因年邁器官衰竭而逝,這在鄒昌傑的意料之中,卻仍難掩悲愴。
  4年前,解放碑交巡警大隊的民警與孤老陳冠華結緣,更開啟了一段特別的“婆孫電話情緣”……
  求助電話
  “我身體不舒服,麻煩你們送我去醫院”
  “唐輝啊,我身體不舒服,要麻煩你們送我去醫院。”1月28日上午,解放碑交巡警大隊大隊長唐輝接到陳婆婆打來的電話,聲音微弱乏力。唐輝立即趕到陳婆婆家,將她送到重醫附二院,安頓好陳婆婆才離開。
  唐輝只是陳婆婆眾多警察“孫子孫女”中的一人。4年前,民警走訪時瞭解到家住渝中區新華路的陳婆婆1941年因戰亂從湖北武漢來到重慶安家,沒有子女,老伴30多年前去世了。唯一的遠房侄女住在李家沱,也上了年紀,家中還有其他老人要照顧,無暇照顧陳婆婆,民警們便開始了持續4年的悉心照料。4年來,老人家幾乎每晚都要與民警“煲電話粥”擺龍門陣。
  1月28日,陳婆婆身體不適,民警為其辦理入院,之後,解放碑交巡警大隊警察輪流探望她。
  5月12日,“陳婆婆昨天晚上去世了,她走得很安詳。”醫院通知逝者家屬,電話打到了鄒昌傑手機上。鄒昌傑是解放碑交巡警大隊臨江門崗組組長,也是陳婆婆眾多警察“孫子孫女”之一。
  5月14日,陳婆婆遺體火化。解放碑交巡警不值班的民警全部參加了老人家的告別儀式。
  送飯電話
  “您想吃什麼,我給您送上來”
  只要陳婆婆一住院,鄒昌傑每天出門上班就要提前30分鐘,他得為陳婆婆送熱早餐。“陳婆婆,您想吃什麼,我給您送上來。”每天傍晚,鄒昌傑都要問問陳婆婆的狀況、想吃什麼早餐。鄒昌傑說,陳婆婆剛住院時想吃點熱包子、熱饅頭,到後期就只能喝熱豆漿和熱稀飯。
  鄒昌傑告訴記者,到附二院住院部樓上,常常要排隊等電梯。尤其早高峰時期,從進大廳到28樓,有時要30多分鐘時間。鄒昌傑擔心熱稀飯、熱豆漿涼了,就拎著早餐跑上28樓。一般用時15到20分鐘。然後和陳婆婆說幾句話、叮囑陪護要守著陳婆婆吃飽,又跑下28樓去上班。
  期盼電話
  “水已經涼起了,你們走攏就可以喝”
  昨日,在陳婆婆的小屋,照顧陳婆婆14年、73歲的辜婆婆告訴記者,陳婆婆視力因年邁退化,但精氣神兒很好。她可能沒有看清過他們任何人的臉,但是通過聽聲音,陳婆婆記住了十幾個臨江門崗組小伙和姑娘的名字,一進屋,就拉著這幫年輕人的手,講她近一個世紀來經歷的事。
  “每次這幫年輕人要到屋裡來,陳婆婆就要喊我提前把開水燒好,涼在杯子里。”辜婆婆說,“感覺她把這些年輕人當成了自己的親孫孫了。”
  開水燒好了,陳婆婆就會打電話說“水已經涼起了,你們走攏就可以喝哦。”辜婆婆說,其實陳婆婆是催他們快點過來,但是又不好意開口。她還讓辜婆婆到樓下接接這幫年輕人。
  唐輝告訴記者,從4年前開始,逢年過節和生日都要陪陳婆婆過,時常到上樓進屋看看老人家缺點什麼,或有什麼需要。
  辜婆婆透露,自從這幫“警察孫兒孫女”進入陳婆婆的生活後,陳婆婆話比以前多了,笑聲也多了,生活習慣也悄然發生了一些變化。陳婆婆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日曆,她就和孩子一樣,盼著過節和休息日。因為這幫年輕人會集體到家裡來和老人一起做飯,給她帶來許多好吃的。天氣好,年輕人還會帶著陳婆婆到外面散步。
  睡前電話
  “我沒得啥子事,就是想聽哈你們的聲音”
  “我沒得啥子事,就是想聽哈你們的聲音。”唐輝說,經常在傍晚接到陳婆婆的電話,多數時候陳婆婆都會這樣開場。
  “接到陳婆婆的電話心歡又心酸,老人家確實太不容易了。”唐輝說,只要接到陳婆婆的電話,第二天不管上班還是休息,他都要去陳婆婆家裡坐坐,和老人家聊聊天。為了讓陳婆婆隨時能找到人幫忙。唐輝把警隊所有人的名字和聯繫方式打印出來,交給了辜婆婆。還給陳婆婆家裡安裝了24小時呼叫機。
  辜婆婆說,陳婆婆身體稍微好點時,睡前經常會給“警察孫兒孫女”打個電話擺擺龍門陣。“孫兒孫女”也時常打電話問問陳婆婆身體怎樣、藥吃完沒、傢具家電有沒有什麼毛病……經過4年相處,陳婆婆對這幫年輕人萬般依賴。做什麼事情,都習慣給他們打電話問問,讓他們幫忙拿個主意。他們也把陳婆婆當親人一樣對待,家裡大事小事都操心。
  如今,陳婆婆走了。“孫兒孫女們”的電話鈴聲,也不再因陳婆婆的掛念而響起。在他們心裡,多了一份對逝去親人的追憶和念想。
  親情片段
  1
  以後我和你一起過生日
  唐輝告訴記者,警隊的紀宏波是湖北武漢人,4年前入隊。紀宏波生日是農曆十一月初五,而陳婆婆生日是農曆十一月初三。兩人生日只差兩天,又是武漢老鄉,關係更為親密。
  “婆婆生日快樂,以後每年我都和你一起過生日。”陪陳婆婆過第一個生日當天,紀宏波興奮地告訴陳婆婆。
  辜婆婆告訴記者,之後的3年,每到陳婆婆生日那天,家裡像過春節一樣。小屋擠滿了年輕的民警,圍著老人切蛋糕、點蠟燭、唱生日歌。陳婆婆也像對待自己的孫輩一樣,牽著紀宏波的手,笑哈哈地一起吹蠟燭。
  親情片段
  2
  兩年前拍唯一一張“全家福”
  昨天10點過,渝中區新華路485號3樓的一間老屋裡,陽光透過泛黃的窗戶玻璃灑在了灰撲撲的桌椅上。一周前,屋子的主人——97歲的陳婆婆,因器官衰竭在醫院安靜離世。空落落的小屋,陳設簡單卻整潔。狹小的客廳里,牆上兩個相框,一張是陳婆婆母親的黑白照;另一張彩色照片是陳婆婆穿著大紅唐裝在影棚拍的,在相框左下角插著唯一一張“全家福”。
  這張“全家福”中的4人,有陳婆婆和辜婆婆,另外一男一女穿著蔚藍色警服的年輕民警是紀洪波和楊麟。
  唐輝告訴記者,這張“全家福”是兩年前拍的。那天,陳婆婆說想拍一張照片。當天休息的兩位年輕民警就將陳婆婆攙扶下樓。到解放碑一家專業影樓,為陳婆婆化了淡妝,穿上大紅唐裝,拍了一張個人照。最後,陳婆婆邀請一起陪她到影樓的兩位年輕民警和辜婆婆一起拍了張“全家福”。
  親情片段
  3
  婆婆到路邊陪“孩子”站崗
  辜婆婆告訴記者,陳婆婆前幾次在重醫附二院住院治療期間,身體稍稍好點就要下樓,站到馬路邊,看看站在臨江門崗亭站崗的“孩子們”。等陳婆婆耍累了,這些娃娃又把她送上去。
  “有一次,陳婆婆趁我不註意,竟然一個人走到了27樓,準備下樓去看崗亭的娃兒上班。”辜婆婆回憶起去年在醫院的一幕,“她太捨不得這群娃娃了,這次住院,快走那幾天,嘴裡念叨最多的就是這些娃娃的名字。”
  記者手記
  他們沒血親
  卻勝似親人
  幾位年輕人在陳婆婆家中有條不紊地整理著老人的遺物。
  他們熟悉所有傢具和物品擺放,瞭解陳婆婆畢生的大致經歷和故事;客廳的燈什麼時候在哪裡買的,廚房的食用油什麼品牌,他們都瞭如指掌;陳婆婆生前喜歡喝哪個品牌的純牛奶,下午喜歡吃巧克力,他們也記在心頭……
  以往陳婆婆和民警每天聊天的座機電話已經被打包收起。家還在,人走了,電話鈴聲也再也不會響起。
  年輕的民警說,他們習慣了下班後,接到陳婆婆“沒事”的電話;他們習慣了在心頭留一份掛念給電話那頭的老人;習慣了有事沒事到陳婆婆家喝“涼開水”。他們習慣了電話鈴聲傳遞的信任和期盼,習慣了這份別樣的溫情與牽掛,習慣了有這樣一位親人在身邊。
  他們沒有血親,卻情比血濃。這份彌足珍貴的愛,在熙熙攘攘的都市,鋼筋水泥的城市,顯得彌足珍貴。這份不是親人,勝似親人的親情,照亮了陌生人間敞亮的心房,溫暖彼此。  (原標題:留下永不消散的親情味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j33ijwmf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